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通过全链条亲民化改造,逐步推动1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办事柜台”升级為“共享客厅”,以空间重构、服务创新、机制突破為支点,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為家门口的服务枢纽,為辖区群眾提供精准化、有温度的服务项目。
“赤脚入馆”的故事成為改造的生动注脚。今年盛夏,凤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一双赤足,叩响了服务升级的序曲。
持续高温下,凤梅社区党委将中心改造為“纳凉点”,向户外劳动者免费开放。附近工地的几位绿化工人结束作业后,自觉脱鞋赤脚进入,隻為不弄臟地面。这一细节触发了服务链式反应:居民李阿姨看到工人直接躺地休息,立即送来“爬爬垫”﹔社区党委随后增设便民物资角,配备拖鞋、擦汗毛巾、解暑药品等设施,使“纳凉点”升级為“清凉驛站”。
金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造性推出“空间换服务”模式,将400余平方米场地转化為公益服务载体,打造“寧家铺子”便民服务港。通过免费提供经营铺位,成功引入9家商户,推出“8元理发”“3元缝补”等12项惠民服务,累计服务1.6万人次。这种资源整合思维在全区形成涟漪效应:金兰社区推出“和邻有约”公益集市,整合23项服务功能﹔梅冲湖社区打造“共富工坊”,指导居民手工制作,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
作為“1+18+N”服务体系的具体实践,2025年“专‘暑’服务,我在‘党群’过暑假”暑期托管班一经推出便被“抢空”。该项目以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為枢纽,18个社区中心為节点,整合N个社会力量,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题。邻湖社区探索的“合伙人”模式颇具代表性: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孵化7个“居民合伙人”,形成“社区出场地、社会出资源、居民出参与”的可持续机制。暑期托管班採用“公益+低偿”模式,专业机构提供课程,社区志愿者负责看护。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治理维度。各党群服务中心已从单一办事场所,升级為“党建+治理+服务”的復合型平台:凤巢社区“阳光议事厅”每月召开民情恳谈会﹔峰湖社区“杏邻健康小屋”成為10余场义诊活动的据点。
实践証明,党群服务中心的改造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当“寧家铺子”的剪刀声与暑期托管班的欢笑交织,当“清凉驛站”的凉意与“合伙人”模式的暖流交融,这裡已然成為检验“民呼我為”的实践考场。(朱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