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热映,不仅引发了观众对那段历史的更深切关注,还在南京掀起一场档案查询热潮。众多市民走进市档案馆,查询祖辈的户籍卡,希望从中了解家族历史,重温被岁月尘封的记忆。
通过提供祖辈的关键信息,不少市民从市档案馆查到了祖辈的户籍卡。他们有的第一次看到祖辈年轻时的模样,有的还意外发现家族中鲜为人知的职业与生活细节。这些档案不仅是历史记录,更是家族情感的寄托和纽带,让后人得以更直观地感受祖辈们的生活轨迹。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外祖父的照片,还挺帅的。”家住城南的市民赵传(化名)介绍,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市档案馆可以查户籍档案的消息后,出于好奇,以自己母亲、父亲和姨妈的信息资料申请了线上查档。一开始,他收到短信通知说母亲、父亲的档案查询没有结果,“我以为这事就结束了,没想到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给我打来电话核实,详细询问我姨妈和外公的名字及其他信息资料,然后就对上了。”
更令赵传意想不到的是,市档案馆给他提供的是从外公、姨妈到舅舅的一整套亲人户籍档案,照片里的外公是个风华正茂的中年人,面容中依稀能看出他母亲的影子,姨妈和舅舅在照片里还是小孩子。赵传说:“看到这些亲人的照片,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既陌生又熟悉。这些资料我会带给我母亲,今年她已经80多岁了,我想这些对她来说非常有意义。”
近期因不少南京市民和外地网友查询到亲人的户籍档案后在社交平台分享,申请查询祖辈档案的市民越来越多。市档案馆查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尹彦彬介绍:“我们现在线上查档的通道已经‘爆单’了,最多的一天收到1200多份工单。”
市民杨思娴通过线上申请,查询到了她爷爷和太爷爷的户籍档案。“我的爷爷2010年就去世了,家里只有他成年后的照片,这次看到了15岁的爷爷长什么样子,我特别感动。”她说,自己家住秦淮区长生祠附近,这和户籍卡上登记的信息是一致的,“长生祠就在《南京照相馆》中提到的‘吉祥照相馆’附近,我的爷爷和太爷爷会不会也去那里拍过照片?有一种穿越时空和他们‘见面’的感觉。”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周圣博也是在网上看到《南京照相馆》和有关档案的消息后,特意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去询问老一辈人的姓名、住址资料,想要查询自家的户籍档案。“我怕线上申请人太多、速度慢,所以就拉着妈妈一起到档案馆来直接查档。”经过核实、查找、比对,他顺利找到了爷爷和奶奶各自的父母户籍档案,接过档案复印件的那一刻,他感觉“好像穿越了时空”。
每一份档案都是一个家族的微缩历史,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市民张贤查到太爷爷在南京解放前经营一家小商铺,在动荡年代努力维持生计。她感慨道:“这些档案让我知道,祖辈们在艰难岁月里坚守着生活的希望,他们的坚韧和勤劳是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由于查档的市民越来越多,目前,查阅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正尽最大努力满足市民查档需求。
市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档案查询——线下可直接前往市档案馆档案查阅服务前台;线上可通过“我的南京”App中“智慧档案—南京市档案馆—档案查询”进行申请。同时,也提醒想要查档的市民和网友,只有1946年—1948年生活在南京城区的居民,才有可能在馆藏户籍档案中查询到,希望查档人能提供准确的姓名、出生年月、住址、兄弟姐妹等至少两项信息,相互佐证可以提高查准率。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