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这方神奇的讲台,一晃便是30余年。近日,我再次翻阅自己写的及辅导学生们写的、在《初中生》杂志上发表的习作。尽管文笔尚显稚嫩,但它们如一幅幅画卷,铺展在我曲折丰富、五味杂陈的人生道路上,激起了我心中无限的回忆与感慨。
那是一个秋雨潇潇的日子,我的心情如同天气一般,烦躁而迷茫。我暗自埋怨自己的写作及辅导学生的能力犹如“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觉得眼下的生活索然无味,既无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无光怪陆离的新鲜事物。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可能并不适合当一名作家或教师。恰在此时,我任教班级的班主任张献进老师给我送来了一沓新出版的《初中生》杂志。
《初中生》向我展示了一个瑰丽奇妙的世界。它的栏目丰富多样,如《朝霞短笛》《同龄人》《爱国史话》《知心话》《解难答疑》《同步讲练》《学法指南》《古今中外》《英语小花》《名篇欣赏》《精品走廊》等,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初中生》的特色在于紧贴初中生的生活实际,选材独到,文章构思精巧。杂志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篇美文,乃至每一幅图片,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启迪读者为人与为文的智慧。无论是泰戈尔、冰心、茅盾、魏巍艾青等文学大咖的经典之作,还是学生们精心创作的“千金作文”,都令我百读不厌。这些美文如同一股股清泉,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让我坚定了为实现文学梦而百折不挠的决心。
连续阅读了几期杂志后,我萌生了投稿的想法。《初中生》编辑部的编辑们非常负责,我的每一篇稿件他们都给予了回复。我尊称他们为“老师”他们则亲切地叫我“同志”。一来二去,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不幸的是,我投了二三十篇文章,却没有一篇被选用。于是,我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与渴望,诚恳地给编辑们写了一封信,请教如何才能写出佳作。不久后,我收到一封盖有专章的回信,信中并未署名,内容却十分真诚中肯:“一是要有新题材,二是要有闪光点,三是要有真爱,四是要有凝练的文字。”
经过这番点拨,我茅塞顿开:作文先做人。此后,我爱上了这份从粉笔灰中淘金子的工作。我深知,只有全身心地投人事业,我的人生才会充实,我的文章才会饱含真情实感。
此后,我以最大的热情塑造教师职业的完美形象,将自身的专业素养、爱心以及敬业精神展现给学生们,引导他们探索人生最理想的道路。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授课,细致地批改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努力,学生们的成绩名列前茅,他们还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这更加让我确信,我适合并擅长教书育人的事业。我的努力让我被更多的人看到--我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成为全县获得这一殊荣的最年轻的老师。
有真爱才有真情,字里行间才会洋溢着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我把生活点滴倾注笔端,化作爱的表达。感谢《初中生》编辑们的辛勤付出,他们像园丁一样呵护我这棵幼苗。从《初中生》中汲取的灵感,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最终结出成功的果实。那些素材成为我写作的第一粒种子,丰富了我的生活体验,让我学会了自由表达。就这样一支笔、一张纸、一盏灯,陪我度过了难忘的创作之旅。
我写的《他要的是金牌》《花开的季节》《童真无价》等文章先后刊发在《初中生》上。与此同时,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也得到显着提升,他们的习作有的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有的在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
更令我惊喜的是,我的成长引起了《初中生》编辑们的更多关注。他们给我寄来一封封充满热情与期待的信件,字里行间透露出纯真而又质朴的情感,常常让我感动不已。我始终铭记于心的是,对那些因不符合《初中生》发表要求而未被采用的稿件,编辑们不仅没有放弃,还精心修改后转投给其他报刊。我收到样报或样刊的那一刻,才得知是他们在背后默默助力。
然而,有几年时间,我因工作及其他原因无暇静下心来写作,因此很少在《初中生》上“露脸”。有一天,我收到《初中生》的一位编辑老师的来信,他略带责备地写道:“你这些年为什么没来稿了?你就这样轻易放弃了吗?”读罢此信,我羞愧难当,不知该如何回答。
那一晚,我辗转反侧,难以人眠。是啊,人生短暂,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如果没有拼搏的劲头,一个人终其一生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我暗自发誓,一定不能辜负编辑们的期望与厚爱。
于是,我又一次拿起笔,铺开纸,在孤灯下继续我的文学之旅。有真爱就有真情,我再次把我的“人生点滴”化作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我埋头苦干,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等众多报刊上发表了 2000 多篇作品,其中有 200多篇还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并被选人多种文集,有的甚至人选了全国“七五”普法指定读物。
当我的故事被报刊报道时,当我成为县政协委员时,当我加人湖南省作家协会时,当我的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时,我总是感慨万千。真心感谢《初中生》杂志,它不仅让我保持了作文与做人的骨气,让我没有迷失在虚假的赞美中,还教会了我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就是我读《初中生》的真实体会,简单而深刻至今,我还珍藏着《初中生》编辑部给我寄来的近百封盖有公章但未署个人名字的信件。我把它们装订成厚厚的一本,时常翻阅。它们已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从未谋面的编辑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作文,还教会了我如何踏实做人……自从与《初中生》相遇,我便不由自主地深深爱上了它。在我文学之路的起点,是它为我种下了成功的第一颗种子。在编辑们的关怀与指导下,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作家的神圣与光荣,以及创作带来的欣慰与满足。与此同时,我也愈发感受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何俊,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安乡县董家垱中学老师。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散文选刊》《湖南文学》等报刊发表 作品 2000多篇,其中有200余篇在全国性征 文比赛中获奖,并被多种选本收录,部分作品 被选入全国“七五”普法指定读本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