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流传的那张关于那尔那茜早年家庭聚会的合影曝光后,公众才恍然大悟:她的背景竟然比我们所知的要复杂得多。起初人们认为,她在高考中取得成功是得益于“时代红利”,然而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这所谓的“红利”,竟是为她量身定制而设的!
在资本的面前,所有的规则似乎都变得毫无意义。如今,关于那尔那茜事件的官方解释依然空缺,很多人猜测,这件事可能就此沉寂下去,毕竟涉及到的人实在不少,仅仅一张家庭照就已经让许多人手足无措。
根据知情人士的透露,这张照片拍摄于十二年前,出现在照片中的不仅是那尔那茜的家人,还有两位重量级人物。其中一位便是上戏的校长,明显看出他与那尔那茜的父亲塞纳关系密切,二人不仅坐得靠得很近,还显得亲昵无比,而那尔那茜则站在他们的身后。照片的一个角落,还有一个朋友,一个名叫宁才的人,正是那尔那茜母亲敖登高娃的同学。更让人惊讶的是,宁才不仅是那尔那茜参加委培班的发起者,还协助上戏在内蒙古进行招生工作。
若说这一切毫无猫腻,恐怕微乎其微。然而,有人猜测,这个计划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网友发现,内蒙古的定向委培班仅招收了两届学生,并且这其中只有敖登高娃母女两人。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敖登高娃当年也是通过此班进入上戏的,这一事实令不少网友倍感愤怒。
在公众眼中,高考是一场公平的竞争,但如今却揭示了特权的存在,且这一特权竟然延续了两代人的命运,这让人难以接受。尽管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敖登高娃并没有任何官方资料证明她曾是上戏的学生,而内蒙古的定向委培班也并非只有这两届生,更不可能只有她们两人,这些资料在上戏官方网页上均可查证。虽然对那尔那茜的入学途径存在诸多质疑,但我们依然要理性看待问题,毕竟并非所有的瓜都可信。
尽管网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但那尔那茜显然享受着委培班的便利进入演艺圈,却并未选择回到内蒙古就业,这一事实是不可否认的。毕竟这是她亲口所述。此外,随着对她背景的更深挖掘,公众愈发发现她似乎一直处于特权之中,拍戏时尽管规定演员的年龄范围为18至25岁,却已经34岁的她依然能够顺利进入剧组。
最近热播的剧集《长安的荔枝》中,为了突出她的角色,剧本竟将男主的妻子写死,还将原着中应为男性的角色改为女性。随着更多内幕被披露,原本对她就心存疑虑的人们对她的印象愈发恶化,这对一位演员而言,显然是致命的冲击。
(责任编辑:)关键词: